近年来,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推进,矿山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成为全社会关注的话题之一。作为促进国际矿业合作、推动中国矿业发展的国际盛会,2019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上自然少不了矿山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这样的分论坛。
中国是矿产品生产和消费大国,矿业开发活动为生态文明提供了坚强的物质基础,有力支撑了国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也为国际矿业交流合作提供了广阔舞台。但长期以来在矿产开采过程当中的采矿、选矿活动所造成的地质环境问题及地质灾害问题,给中国的矿业形象蒙上了一层阴影。所以,如何解决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污染治理、土壤复垦与生态修复问题不仅是经济与环境和谐发展的关键课题,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应有之义。
在本届中国国际矿业大会矿山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分论坛上,与会专家代表智者见智、仁者见仁,结合具体案例,从多个方面为矿山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支招。
技术创新,让生态修复不再难
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矿山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不是简单的填坑整平复绿种树,而应该坚持以自然修复为主,系统地进行修复治理。这就意味着当前的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已不再是传统意义的“缝缝补补”,而是依靠先进的理念和科学技术,构建生命共同体,恢复生物多样性。
“目前,国内矿山环境比较复杂,再加上国内重金属矿藏量比较丰富,所以引起的环境污染引起了各方重视。”中节能国家环境保护工业污染场地及地下水工程中心教授冯秀娟介绍,铜矿山对生态环境影响主要包括表面的裸露引起的风沙,地表水、雨水的浸淋和迁移转化,还有岩溶裂隙导致重金属对地下水的影响。
“一年绿,两年黄,三年死光光。”针对当前铜矿山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过程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冯秀娟认为,矿山里面存在大量的酸性废水,导致植物的根系很难生长。第一年可以完成矿山整个的绿色修复,明年、后年再来看又回到原来的状态。
要治理好地质灾害,保证生态修复效果,冯秀娟认为:首要解决的问题是整个稳定层的稳定性问题。通过固化技术,让粘度性比较差的沙子稳固起来。第二个关键问题要解决生存环境问题。通过植物物种改变生物基质的流行,同时在酸性情况下选择优性植种。第三个问题是解决水分营养供给问题。“只要这三个问题得以解决,就能解决生态修复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冯秀娟说。
天津市蓟州区在废弃矿山生态修复中,把技术保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不断总结提升治理经验,采取优化边坡处置方式,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过去采取阶梯式的边坡,复土、喷播等的方式都不理想。尤其是采石厂的废弃矿山,以孤峰形式存在的矿山,直接把山头削平进行重新植绿。山梁式的山体采取阶梯式复土达到1米~1.2米,选择本地灌木或可以优用的植物种类进行种植。等生态环境得到一定改善后,再进行其他的景观植物种植。”天津华北地质勘查局地质研究所高级工程师肖飞介绍,在蓟州区废弃矿山生态治理中,该局实施三维建模,以实现治理方式、工程量、投资估算、治理效果的一目了然。同时,加强对“三线”内废弃矿山修复治理做好生态环境影响论证。
体制创新,搬开资金“拦路虎”
对国内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工作而言,最大的难题莫过于资金问题。由于多个矿山责任主体灭失,生态修复资金巨大,许多地方受财力所限,很难进行全面治理和修复。
“全国的矿山修复治理正如火如荼地开展,但资金不足问题是困扰大家的共性问题。”肖飞举例说,蓟州区废弃矿山基本上是开采石料的露天矿山,308个废弃矿山均属于责任人灭失的状态。因政策性关停,导致治理资金筹措困难。同时,蓟州区80%的山区是在天津市生态红线保护区内,废弃的矿山大都在这个区域,即使投入资金进行了绿化或者是修复治理,也不能进行相应的建设,只能作为一个绿地、景观来修复。所以,这种生态修复治理经济收益很少,导致资金筹措更加困难。
面对这样的困局,如何来推进蓟州区的矿山生态恢复治理?他们首先是建立完善的基础资料库,掌握矿山生态修复家底。蓟州区对所有的矿区进行了土地权属的确权和查询,进行了1∶1无人机摄影和三维建模以及1∶1地形图的测量,编制了各矿区尾矿的处置方案,为将来资金注入做好前期基础资料准备工作。其次是加强法律法规方面的保障工作,把废弃矿山治理在发改委和审批局进行立项,把其作为一个项目实施,而不是简单的政府公益行为;对矿山范围内的土地,通过土地整理交易中心进行收储,以解决矿区多权属的问题;以区政府为主体向市政府申报石料处置方案,并通过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进行项目报备;编制各矿区尾矿处置方案,对具体要处理的废石量和运输路线、周边环保要求等明确具体要求。
在对废弃矿山的生态修复治理过程中,创新机制,依靠多元化的市场运作来解决资金短缺难题,是今后的发展方向。肖飞建议,第一是引入大型央企成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主体,而不是政府作为主体。以石料的科学处置来冲抵全部的工程款,既可以降低政治风险,又可以充分发挥央企的社会职能,科学的利用自然资源。第二,与地方政府签订相关协议的资本方进行洽商,在不违背地质环境治理设计规范和原则的情况下,以投资方的最终方案进行对接,最大程度取得双赢。第三,采用分期分批滚动推动的模式,先从可以提供建设用地指标的矿区入手,再逐步铺开。第四,通过政府购买服务,采取特许经营、设立绿色矿山产业基金、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方式。这个主要指政策允许的生态养老、矿山公园等项目。第五,将废弃矿山的治理纳入乡村振兴规划中,这是规划先行的重要条件,而把废弃矿山纳入到乡村振兴战略中有利于推进项目的合法性。第六,加强政策与项目资金的整合与合理利用,提高矿山生态修复综合效益,实现消除地质灾害、生态环境改善、绿色发展相结合。蓟州过去的矿区东方伊甸园项目,充分利用废弃矿山打造商业水镇、矿坑公园,2021年将建成,总投资超过90亿元。
理念创新,打造生态修复新模式
近年来,全球矿山生态修复技术迅速发展,生态修复模式日趋成熟。那么,矿山生态环境修复究竟应该达到何种效果?Aecom公司环境部经理韩祯认为,矿山环境修复应基于生态复育理念,通过对矿山生态环境的修复,实现生物多样性的修复,最终形成多样的生态系统。
韩祯说,采矿业是继农业之后历史最悠久的人类活动。矿产开采过程中的采矿、选矿活动造成的环境问题以及地质灾害问题众多。其中,修复措施主要有针对土地资源压占与破坏的尾矿处理,针对植物破坏的土壤基质改良、水土保持、植被复育,还有节排水工程、地下水修复、地形地貌重塑等。
煤矿塌陷区一直是困扰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世界性难题。山东省济宁市的煤矿塌陷区位于京杭大运河畔,周围有16吨煤矿,塌陷200平方千米,未来预计有600平方千米左右。
“这个项目区位于京杭大运河两边,包括一段老运河。目前,塌陷面积比较大且仍然在扩大,老运河和京杭大运河交界的地方有严重的积水,积水侵占了大量的农田和村庄,土壤和地下水也遭遇了严重的污染。”韩祯介绍,我们提出的规划策略是分期发展策略,是以水为链、区域统筹的可持续发展。首先是修复塌陷区。通过对塌陷区下沉进行测量,对稳定的塌陷建议采用填充方式。轻度塌陷的考虑“划方整平法”,整治为农田耕地和建设用地;重度塌陷的区域则要进一步挖深,变成水体与其他水体连通。 其次是构建亲自然水体,把已塌陷区域规划成2个湿地公园,通过水网的连通,在京杭大运河河畔内侧新建一个水系,以湿地带动河道构成水系统的大循环。老运河南端新增水系形成一个区域小循环,通过控源节污,进行水环境的改善。然后,是赋予生态系统在对之前的地形地貌重塑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的措施,使区域满足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通过种植大量的乔木、灌木,使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植物群落不断完善,并随着水质改良、生物多样性修复,形成多样的生态系统。
“上述主要打造的是湿地生态系统,除了能够在矿区生长的乡土植物之外,我们在景观带也重点考虑了景观效果,同时兼顾到能够起到渗透、滞留、吸收、协调的质地进化作用。”韩祯表示,煤矿塌陷区治理的最后效果是提升景观功能和城市的价值。马场湖湿地和凤鸣湖各3000公顷,马场湖考虑的是运河水系连通农田、湖体、湿地的元素,凤鸣湖采取的则是打造湿地的教育、交流体验项目。通过这样的治理,打造出中国煤矿塌陷区治理新模式。
中国是矿产品生产和消费大国,矿业开发活动为生态文明提供了坚强的物质基础,有力支撑了国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也为国际矿业交流合作提供了广阔舞台。但长期以来在矿产开采过程当中的采矿、选矿活动所造成的地质环境问题及地质灾害问题,给中国的矿业形象蒙上了一层阴影。所以,如何解决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污染治理、土壤复垦与生态修复问题不仅是经济与环境和谐发展的关键课题,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应有之义。
在本届中国国际矿业大会矿山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分论坛上,与会专家代表智者见智、仁者见仁,结合具体案例,从多个方面为矿山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支招。
技术创新,让生态修复不再难
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矿山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不是简单的填坑整平复绿种树,而应该坚持以自然修复为主,系统地进行修复治理。这就意味着当前的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已不再是传统意义的“缝缝补补”,而是依靠先进的理念和科学技术,构建生命共同体,恢复生物多样性。
“目前,国内矿山环境比较复杂,再加上国内重金属矿藏量比较丰富,所以引起的环境污染引起了各方重视。”中节能国家环境保护工业污染场地及地下水工程中心教授冯秀娟介绍,铜矿山对生态环境影响主要包括表面的裸露引起的风沙,地表水、雨水的浸淋和迁移转化,还有岩溶裂隙导致重金属对地下水的影响。
“一年绿,两年黄,三年死光光。”针对当前铜矿山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过程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冯秀娟认为,矿山里面存在大量的酸性废水,导致植物的根系很难生长。第一年可以完成矿山整个的绿色修复,明年、后年再来看又回到原来的状态。
要治理好地质灾害,保证生态修复效果,冯秀娟认为:首要解决的问题是整个稳定层的稳定性问题。通过固化技术,让粘度性比较差的沙子稳固起来。第二个关键问题要解决生存环境问题。通过植物物种改变生物基质的流行,同时在酸性情况下选择优性植种。第三个问题是解决水分营养供给问题。“只要这三个问题得以解决,就能解决生态修复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冯秀娟说。
天津市蓟州区在废弃矿山生态修复中,把技术保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不断总结提升治理经验,采取优化边坡处置方式,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过去采取阶梯式的边坡,复土、喷播等的方式都不理想。尤其是采石厂的废弃矿山,以孤峰形式存在的矿山,直接把山头削平进行重新植绿。山梁式的山体采取阶梯式复土达到1米~1.2米,选择本地灌木或可以优用的植物种类进行种植。等生态环境得到一定改善后,再进行其他的景观植物种植。”天津华北地质勘查局地质研究所高级工程师肖飞介绍,在蓟州区废弃矿山生态治理中,该局实施三维建模,以实现治理方式、工程量、投资估算、治理效果的一目了然。同时,加强对“三线”内废弃矿山修复治理做好生态环境影响论证。
体制创新,搬开资金“拦路虎”
对国内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工作而言,最大的难题莫过于资金问题。由于多个矿山责任主体灭失,生态修复资金巨大,许多地方受财力所限,很难进行全面治理和修复。
“全国的矿山修复治理正如火如荼地开展,但资金不足问题是困扰大家的共性问题。”肖飞举例说,蓟州区废弃矿山基本上是开采石料的露天矿山,308个废弃矿山均属于责任人灭失的状态。因政策性关停,导致治理资金筹措困难。同时,蓟州区80%的山区是在天津市生态红线保护区内,废弃的矿山大都在这个区域,即使投入资金进行了绿化或者是修复治理,也不能进行相应的建设,只能作为一个绿地、景观来修复。所以,这种生态修复治理经济收益很少,导致资金筹措更加困难。
面对这样的困局,如何来推进蓟州区的矿山生态恢复治理?他们首先是建立完善的基础资料库,掌握矿山生态修复家底。蓟州区对所有的矿区进行了土地权属的确权和查询,进行了1∶1无人机摄影和三维建模以及1∶1地形图的测量,编制了各矿区尾矿的处置方案,为将来资金注入做好前期基础资料准备工作。其次是加强法律法规方面的保障工作,把废弃矿山治理在发改委和审批局进行立项,把其作为一个项目实施,而不是简单的政府公益行为;对矿山范围内的土地,通过土地整理交易中心进行收储,以解决矿区多权属的问题;以区政府为主体向市政府申报石料处置方案,并通过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进行项目报备;编制各矿区尾矿处置方案,对具体要处理的废石量和运输路线、周边环保要求等明确具体要求。
在对废弃矿山的生态修复治理过程中,创新机制,依靠多元化的市场运作来解决资金短缺难题,是今后的发展方向。肖飞建议,第一是引入大型央企成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主体,而不是政府作为主体。以石料的科学处置来冲抵全部的工程款,既可以降低政治风险,又可以充分发挥央企的社会职能,科学的利用自然资源。第二,与地方政府签订相关协议的资本方进行洽商,在不违背地质环境治理设计规范和原则的情况下,以投资方的最终方案进行对接,最大程度取得双赢。第三,采用分期分批滚动推动的模式,先从可以提供建设用地指标的矿区入手,再逐步铺开。第四,通过政府购买服务,采取特许经营、设立绿色矿山产业基金、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方式。这个主要指政策允许的生态养老、矿山公园等项目。第五,将废弃矿山的治理纳入乡村振兴规划中,这是规划先行的重要条件,而把废弃矿山纳入到乡村振兴战略中有利于推进项目的合法性。第六,加强政策与项目资金的整合与合理利用,提高矿山生态修复综合效益,实现消除地质灾害、生态环境改善、绿色发展相结合。蓟州过去的矿区东方伊甸园项目,充分利用废弃矿山打造商业水镇、矿坑公园,2021年将建成,总投资超过90亿元。
理念创新,打造生态修复新模式
近年来,全球矿山生态修复技术迅速发展,生态修复模式日趋成熟。那么,矿山生态环境修复究竟应该达到何种效果?Aecom公司环境部经理韩祯认为,矿山环境修复应基于生态复育理念,通过对矿山生态环境的修复,实现生物多样性的修复,最终形成多样的生态系统。
韩祯说,采矿业是继农业之后历史最悠久的人类活动。矿产开采过程中的采矿、选矿活动造成的环境问题以及地质灾害问题众多。其中,修复措施主要有针对土地资源压占与破坏的尾矿处理,针对植物破坏的土壤基质改良、水土保持、植被复育,还有节排水工程、地下水修复、地形地貌重塑等。
煤矿塌陷区一直是困扰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世界性难题。山东省济宁市的煤矿塌陷区位于京杭大运河畔,周围有16吨煤矿,塌陷200平方千米,未来预计有600平方千米左右。
“这个项目区位于京杭大运河两边,包括一段老运河。目前,塌陷面积比较大且仍然在扩大,老运河和京杭大运河交界的地方有严重的积水,积水侵占了大量的农田和村庄,土壤和地下水也遭遇了严重的污染。”韩祯介绍,我们提出的规划策略是分期发展策略,是以水为链、区域统筹的可持续发展。首先是修复塌陷区。通过对塌陷区下沉进行测量,对稳定的塌陷建议采用填充方式。轻度塌陷的考虑“划方整平法”,整治为农田耕地和建设用地;重度塌陷的区域则要进一步挖深,变成水体与其他水体连通。 其次是构建亲自然水体,把已塌陷区域规划成2个湿地公园,通过水网的连通,在京杭大运河河畔内侧新建一个水系,以湿地带动河道构成水系统的大循环。老运河南端新增水系形成一个区域小循环,通过控源节污,进行水环境的改善。然后,是赋予生态系统在对之前的地形地貌重塑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的措施,使区域满足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通过种植大量的乔木、灌木,使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植物群落不断完善,并随着水质改良、生物多样性修复,形成多样的生态系统。
“上述主要打造的是湿地生态系统,除了能够在矿区生长的乡土植物之外,我们在景观带也重点考虑了景观效果,同时兼顾到能够起到渗透、滞留、吸收、协调的质地进化作用。”韩祯表示,煤矿塌陷区治理的最后效果是提升景观功能和城市的价值。马场湖湿地和凤鸣湖各3000公顷,马场湖考虑的是运河水系连通农田、湖体、湿地的元素,凤鸣湖采取的则是打造湿地的教育、交流体验项目。通过这样的治理,打造出中国煤矿塌陷区治理新模式。